1. 首页 > 娱乐生活

旺链科技怎么样?旺链科技全面介绍

旺链科技简介

旺链科技隶属于上海旺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国内较早成立并高速发展的区块链技术企业,总部位于上海,并在宁波、长沙设立分公司。发展至今,旺链科技已服务包含金融、能源、农业、医疗、教育、房地产和快消等在内的十数个⾏业共计上百家客户。设立公链研究院为区块链技术发展提供行业技术支持,成立“区块链兄弟”技术论坛为区块链人才培育提供养分。与国内外行业机构达成深度合作,携手为区块链全球化的发展注入更多能量。

旺链科技业务线

营销

搭建全新营销和激励模型

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全新营销和激励模型,并以区块链为底层打造电子销售商城。开放的区块链营销平台,保证数据公开透明,为企业、社区成员、消费者建立信任通道,提升品牌背书,刺激销售增长。

电子发票

构建电子发票生态圈

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构建电子发票

生态圈,使第三方平台、自建平台和电子发票第三方平台之间,能够实现数据的互通和共享,为消费者和企业带来真正的实惠。

物联网高效价值转移

形成完美的物联网业务闭环

旺链科技聚焦于解决物联网数据的安全、流通、交易、共享上,通过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实现任意规模、任意类型物联网节点的接入,打破数据平台壁垒。使得物联网设备商、建设方、数据拥有者、数据需求方在价值网络中可以各取所需,形成完美的物联网业务闭环。

产品溯源

保证产品信息透明化

利用区块链技术将不同的商品流通参与主体的信息数字化后存进区块链中。涉及产品全流程主体,包括原产地、生产商、渠道商、零售商、品牌商和消费者。使每一个参与者的信息在区块链中可被查看。保证产品信息透明化,全流程任何环节均可真实追溯,提升产品可信度。

供应链金融

提高供应链金融服务有效性和安全性

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银行或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供应商等多方联盟信任体系,保证多方信息真实共享,提高供应链金融服务有效性和安全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实现供应链资金的有效流转和资源共享。

固定资产上链

实现大额固定资产流通

针对大额固定资产证券化强烈的资方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场景。 旺链科技使用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帮助客户将固定资产上链,围绕核心企业进行估值,确权,抵押,交易,实现大额固定资产流通难问题,促进金融流通效率提升。

股权交易

打造股权交易转移平台

通过区块链技术打造股权交易转移平台。可将股权的归属方、研发关键信息、公司基本信息、股权信息、期权信息等价值信息,以及不断变化的信息记录、历史记录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中,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可靠性,同时帮助版权出让方与投资方之间进行信息撮合。

旺链科技的优势

技术优势

从2016年开始做区块链技术能力研究储备,公司80%人员都是技术人员,拥有高质量研发人才。

管理优势

核心管理团队都来自埃森哲和华为中高层,公司采用弱管理矩阵,采用工程师管理文化。

行业经验丰富

已服务十多个行业近百家客户,行业覆盖广,创造多个行业国内标杆落地案例,成为行业竞争者追逐对象。

优质交付保证

项目管理交付采用CMMI管理体系,科学交付方法论,专业强大的交付及运营团队,保证客户业务健壮性。

旺链科技核心团队

刘涛(八目观)

旺链科技创始人、CEO、离子链基金会发起人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金融科技研究院特聘区块链专家、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联盟理事会常务理事、边缘计算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上海互联网行业协会特聘专家、《区块链开发实战》系列丛书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MBA、企业管理学博士在读。原复旦大学区块链技术研究生课程讲师,Accenture亚太资深总监,在高科技制造、金融行业有超过16年的业务咨询和技术架构经验。2016年初开始从事区块链研究,成立旺链科技,为实体产业提供区块链技术服务。

冯翔

首席架构师、区块链研究院院长

浙江省区块链技术应用学会智库专家、矩阵数字经济智库专家成员、

Hyperledger官方全球核心开发工程师、Hyperledger Explorer开源项目发起人

十四年IT架构从业经验,曾任CSDN讲师。曾主导设计千万级电信项目的设计和研发、开发过日PV千万级的项目。2014年开始研究区块链技术,精通共识算法和加密算法,擅长分布式系统技术,对以太坊和超级账本架构和技术实现实践经验丰富。

范席峰

产品合伙人、宁波公司总经理

十五年从业经验,曾供职于埃森哲、中软国际、香港赛马会等全球知名的IT管理咨询公司。拥有丰富的产品规划经验、技术研发经验,主导过多个500强企业、上市公司的大型项目交付及产品研发。为湖北移动省公司、万科地产、国泰航空、香港马会、华为等企业提供高端技术咨询服务。2017年加入旺链科技,负责行业解决方案研究及战略产品规划。

蔡茂华

技术总监、长沙公司总经理

IT行业超过10 年以上技术研发管理、团队管理工作经验,涉及电信、养老健康、电商及新零售、呼叫中心、共享经济等多个行业。曾先后供职于Wilmar、Accenture、亚信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主导服务于中国移动、华为、中国联通、益海嘉里等头部客户,对区块链、敏捷开发、软件设计模式、软件架构、大数据分析以及业务需求建模有深入研究。

旺链科技联系方式

上海

电话:400-895-6366

邮箱:marketing@vonechain.com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长江西路2687号

邮编:200443

宁波

电话:0574-8670 6692

邮箱:ningbo@vonechain.com

地址:宁波北仑保税区金融科技大厦811-812室

邮编:315800

当今,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拿着手机,轻触屏幕,就可以买到想要的东西,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数据化模式正在对我们的生活进行全面的升级,与之同时,数字劳动这一概念也已不可逆转的趋势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

什么是数字劳动?

数字劳动的定义非常多,这里引用克里斯蒂安•福克斯的经典著作《卡尔•马克思与数字劳动》中的定义,他认为“数字媒体的技术和内容的生产资本积累所需要的所有劳动都属于数字劳动。”

举例,比如我们在家休息的时候,坐在沙发上,用手机修改一篇文档并上传,或者在微信上与同事进行沟通交流,达成工作的某个决策,这些都是数字劳动。

数字劳动已经不限于在公司工作时间完成,你可以在公交车上、家里或者逛街时开展数字劳动,没有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

数字劳动的分布式趋势

特别是此次疫情的发生,数字劳动进一步得到广泛普及。笔者来自湖北,在家隔离办公达一个多月之久,和同事沟通有序,工作很顺畅。2020年,数字劳动发展得更为分布式,分布式办公成为了讨论的热点。

的确如此,伴随着以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分布式办公会成为未来的趋势,公司会大幅减少,很多公司会采用灵活用工的方式。同样,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更加自由化的工作方式,个体崛起时代已经来临。

早在上世纪80年代,IBM就成功实现了远程办公模式。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发展,很多公司开始推进远程办公的规划。

我国远程办公的市场规模也在逐步扩大,阿里、微软、腾讯、华为等行业巨头相继推出各自的产品,如钉钉、华为云welink等。

据华泰证券研究所和海比研究数据显示,2012年、2017年国内远程办公市场规模分别为53.7亿元、194.4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78.3亿元。

数字劳动的商品化

分布式劳动是数字劳动的主要形式,大规模的数字劳动最终展现出来的是海量的数据,那么这些海量数据是如何商品化的呢?需要从数字劳动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这三个环节进行。

数字劳动的生产,即我们平时在网络上的各大平台进行消息的撰写和发布,比如在公众号编辑器编辑文字,并发布到朋友圈。或者我们完成了一个短视频的拍摄,或者线上付费课程的制作。这些的存在本质其实就是数据,是一长串的代码。

数字劳动的流通,即和一般的商品在市场流通类似,只是流通场景换成了线上。比如付费课程在几个朋友的朋友圈进行传播,或者在公众号文章进行展示,或者在知识付费的平台上售卖,或者别的朋友进行推荐等等,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个付费课程。这个就是流通的过程。

数字劳动的消费,即有人购买了付费课程,或者对某文章里的广告进行了点击,然后在线上进行了购买,或者某人写了一篇文章,成功发表在某媒体,获得稿费,这就是数字劳动的消费。

这三个过程让数字劳动实现了商品化。

但是也得注意的是数据的确权和数据的隐私保护。因为数字劳动的成果是非常容易被复制,隐私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那么它所产生的收益是否归劳动者所有,是当前数字劳动发展面临的问题。

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系统能够给数字劳动发展带来颠覆式的创新。它能够对数据进行安全存储和记录,数据的难以篡改带来了数据的可信,可信的结果是让数字劳动的商品更容易在市场上进行流通。

区块链可以使交易、流通的原有中介渠道消失或重组,这种去中介化的特征使得数字劳动的商品可以在任何时空与任何用户见面,并且都有记录;

数字劳动和服务流通将出现新模式,如非线性的流通、垄断渠道和平台地位将更加式微,生产者、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智能合约使得产品和服务点对点之间的可信任传播变得可能

,从而降低价值的流通成本,提高价值的效益与效果。

同样,区块链保障的知识产权,催生数字劳动的多业态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的IP实现全产业业态的开发与应用,可以实现经济学意义上的规模经济,更便于实现范围经济。

区块链,并不是什么华丽的辞藻,但是它将是数字劳动发展的科技助力,作用于数字商品的价值价格的判定问题、数字劳动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更好发挥数字劳动的积极因素,让更多人受益,并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推动数字劳动和数字经济的规模化发展。

历史会重复,但不是简单的重复,2013年,余额宝诞生,当时传统金融机构大呼“狼来了”。基于阿里巴巴对余额宝的技术、用户加持,余额宝在2018年一季度末规模达到了1.99万亿元,投资人4.8亿。这一成长速度动了传统金融的奶酪,任其发展,余额宝将成为一家大型储蓄银行。

随后,监管机构连续五次调整持有或交易额度上限,从100万元降到10万元。受此影响,今年一季度末,余额宝规模几近腰斩缩水至1.04万元。但其用户量却攀升至5.88亿,比2018年一季度末增加了1亿用户。

若不是监管,科技在与金融的竞争中已经占了上风。然而,传统金融依然有拿手绝活——信用,这是科技企业无法比拟的。传统金融的信用来自多方面:品牌信用、牌照信用、业务专业信用、国家赋予的信用等。余额宝之所以被限制,本质是监管部门无法预料任其膨胀后,是否会影响到金融稳定。说到底,是金融信用问题。于是金融机构发现,“狼”其实并没有来,并且自己投身到金融科技的改良浪潮。

但区块链的出现,让信用有了科技的解决方案,至此科技进入金融技术的拼图基本齐备了,2019年Facebook推出Libra项目,传统金融又喊出“狼来了”,这次可能是真的来了。

技术(算力)赋能金融

科技这匹“狼”和金融第一次碰撞始于上世纪70年代。

2016年7月,KBW纳斯达克金融科技指数在美国正式发布,该指数用来追踪那些利用高科技发行金融产品并在金融服务方面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公司的表现。

这一指数有49家成份股,如果剔除掉后来用科技武装自己的金融企业,Visa算得上是最早一家原生金融科技公司。Visa的出现背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

1970年,Visa创始人Dee Hock在特拉华州成立National BankAmericard Inc. (NBI)。1976年BankAmericard更名为Visa。

Visa定义为支付技术公司,致力于帮助消费者、企业、银行和政府使用数字化货币。其用到的技术就是当时正在茁壮成长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上世纪70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计算机逐步用于商业组织;互联网也在上世纪70年代诞生了主要的标准,跨地域高效通信成为可能。

从下图可以看出,上世纪70年代的Visa办公室,就是一个大机房。

(VISA早期的机房 图片来源:VISA官网)

Visa的每一步,其实都有来自传统金融机构的反对声音,比如网络的安全性问题。2007年Visa推出非接触支付Visa payWave的时候,就被质疑用户的信息在“空气中被泄漏”。

但信息技术带来的效率提升着实给金融公司带来了好处。如今,没有哪家金融机构离得开信息技术了。即便在最不确定的投资领域,科技也越来越占上风。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longfuchaju.com//ylsh/423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x123456